《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 - 第9章(2)

騎兵原本就略微處於劣勢,如今隋軍騎兵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了一倍,而且試圖包抄圍殲他們,頓時鬥志盡失,韓在熙當即下令,邊打邊撤。

兵敗如山倒,高句麗騎兵剛開始還遵照命令邊打邊撤,很快就變成邊撤邊打,繼而變成只撤不打,通俗一點說,就是夾着尾巴逃跑。韓在熙不想撤得這麼狼狽,他大呼小叫着試圖約束部下,可在千軍萬馬之中,誰能聽得到他的喊聲呢,就算聽到了,誰又會搭理他呢。實在沒有辦法,韓在熙只好聽從副將的勸告,跟着士兵一起跑。

騎兵一撤,正在跟隋軍僵持的高句麗步兵頓時作鳥獸散,使出吃奶的勁,朝着遼東城的方向逃竄。剛剛還處於防守狀態的隋軍步兵,立時扔掉大盾,對高句麗步兵展開追擊。隋軍士兵們如同下山的猛虎一樣,奮勇向前,勢不可當,他們邊追邊高聲吶喊:「沖呀,殺呀,殺死高句麗狗,為麥大將軍報仇哇——」高句麗士兵則像一群受驚的兔子,丟盔棄甲,連躥帶蹦,恨不得多生兩條腿,跑得慢的人紛紛被隋軍砍殺,一路上到處都是高句麗士兵的屍體。

一口氣追出二十多里,遼東城遙遙在望。遼東城在今遼寧省遼陽市附近,留守遼東城的高句麗軍隊發現韓在熙敗退回來,趕緊出城接應。隋軍只上來不到五萬人,不敢過於逼近遼東城,只得暫時收兵。這一仗戰果豐碩,殺死高句麗士兵一萬多人。

隋軍大部隊陸續渡過遼水,馬不停蹄,直抵遼東城下,把遼東城團團圍住。楊廣下旨,動用十二個軍的兵力,同時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攻打遼東城,每個方向放三個軍,不分主攻輔攻,并力攻城,分別由左屯衛大將軍吐萬緒、左武衛大將軍蘇威、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左御衛大將軍王仁恭節制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攻城部隊。

遼東城是遼水東岸最重要的城池,高句麗在這裡聚集了十萬軍隊,經過前面兩仗後,還剩將近九萬人,仍然稱得上實力雄厚。韓在熙擂鼓聚將,商討迎戰隋軍的策略。韓在熙說:「眾位將軍,隋朝軍隊已經渡過遼水,包圍了遼東城,大家都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對敵。」

大將李開泰嗡聲嗡氣地說:「大帥,隋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末將建議給予迎頭痛擊,殺一殺他們的銳氣,讓他們不敢覬覦我遼東城。末將不才,願意引兵出戰。」

韓在熙的親信幕僚朴成哲趕緊阻攔道:「大帥,隋軍勢大,且剛剛得勝,士氣正盛,我軍宜嬰城固守,憑藉堅城抵抗隋軍的進攻,待其師老氣衰之時,再突然出擊,必能一舉破之。」

「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呀?」李開泰不以為然地說:「隋軍兵力十倍於我,他們擺出現在這個陣勢,明顯就是仗着人多勢眾,不分主次,四面同時進攻。他們有充足的兵力輪替進攻,恐怕幾個月也不會師老氣衰。」

另一位大將權炳輝附和道:「李將軍所言甚是,我軍尚有九萬之眾,怎麼能一仗不打就龜縮城內,那豈不讓隋軍笑話,說我高句麗軍隊膽小如鼠,不敢出城交戰?大帥,末將也請求帶兵出戰,請大帥恩准。」

韓在熙剛剛打了敗仗,尚心有餘悸,傾向於朴成哲的意見,不過李開泰和權炳輝說得也有道理,嬰城固守太被動,必須日夜提防、處處提防,一時一刻都不能鬆懈,而隋軍則想打就打,想停就停,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想打哪裡就打哪裡,被動挨打的滋味很不好受。如果能夠對隋軍迎頭痛擊,打一場勝仗,則可以沉重打擊隋軍的士氣,減輕守城的壓力,同時還能提振本部士卒的士氣。但問題是,出城迎戰就一定能打勝嗎,萬一再打一個敗仗,情況不就更糟了嗎?

韓在熙在那裡前思後想拿不定主意,又有幾名將軍請求出戰,看來武將裏面主戰的人多,如果不出戰,首先就挫傷他們的鬥志,對守城不利。韓在熙咬了咬牙,說:「各位將軍踴躍請戰,精神可嘉,正合本帥之意,本帥決定出城迎敵,第一仗就由李開泰將軍帶兵出戰。」

「多謝大帥。」李開泰大喜,沖韓在熙抱拳施禮。

韓在熙囑咐道:「李將軍,朴先生說得也有道理,隋軍士氣正旺,不可輕敵,要想取勝,需要在兵力上超過對方,我給你三萬步兵、一萬騎兵,你一定要猛衝猛打,在氣勢上壓倒隋軍。但是要切記,一旦隋軍敗退,你不可盲目追擊,適可而止,見好就收,不要遠離城池。這一仗的目的在於挫傷隋軍的銳氣,殺傷多少隋軍並不重要。」

李開泰拱手道:「末將謹遵帥令。」

韓在熙點點頭:「好,你下去準備吧,本帥準備好慶功酒,等你得勝歸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