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嘉靖爭皇位》[我與嘉靖爭皇位] - 第3章 十八里鋪趕集早

滿座皆默然。

大夫人首先打破沉默,驚詫道:「這小狗子在念叨啥呢,還挺順溜的。」

二夫人問劉盒子:「盒子,這狗蛋在念啥呢?」

劉盒子搖搖頭表示沒聽過。

這個年代還沒有人編《唐詩三百首》,雖宋以後有《千家詩》,但多輯律詩絕句,也少為民間社學所用。普通社學中,兒童啟蒙一般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也有學《蒙求》、《小學》、《日記故事》、《神童詩》等的,景泰年後又有《幼學瓊林》流行,但這些都還沒有流行到這偏遠的小山村裡來。劉盒子學過「三、百、千」,如今正在學四書,暫時沒學過唐詩也屬正常。

劉員外突然放下碗筷,抬頭直視着狗蛋問道:「哪個酸文人那裡聽來的?」

狗蛋做害怕狀,低頭諾諾道:「聽村裡小孩散學後念的。」

劉家村的是附近十幾里的大村,村裡有個社學,社學裏有個老童生教書,專門教附近十里八村的小孩子啟蒙。雖說科舉不考詩詞,但那夫子要教授幾首唐詩,倒也說得過去。

劉員外點點頭,「詩詞乃小道也。」擺擺手讓狗蛋下去。

第二天清晨,狗蛋被告知不用去放牛了,收拾收拾準備去給縣城裡的大少爺做書童去。個中緣由,狗蛋自是心知肚明。

前番,大夫人一天到晚在劉員外面前抱怨,要給大兒子說親。劉員外只說再等等,等過了院試再說,大夫人只好作罷。

過了幾日,大夫人又不情願了,推說大兒子一個人在書院讀書辛苦,要找幾個人照顧起居,鬧得劉員外頭疼不已。

狗蛋此次升職加薪,全賴劉員外受不了大夫人的嘮叨。

一大早粥還沒喝完,蔡婆子趕着狗蛋兒去那遠近聞名的十八里鋪趕集,準備給他買幾尺土布裁衣服穿。

就因為吟了一句詩,經劉員外拍板,狗蛋終於要有個人模狗樣了。

對於去趕集,不論是身體狗蛋還是靈魂朱豐都非常激動。

剛穿越來的時候,自己身上的衣着徹底擊碎了朱豐這個後世人對於明代華麗漢服的美好想像。

狗蛋的衣着,不說和小叫花子差異很大,那也是完全相同:

頭上頂着倆衝天揪,腦後披散如九天垂瀑,髒得又像泥地里滾過一圈的稻草。衣服是百衲衣,褲子遮不住膝蓋,褲管上無數破口和補丁,全身只如裹了一層處處漏風的破床單。

在這劉家村裡,要數誰家孩子最不講究,那肯定非這個沒爹沒媽的狗蛋莫屬。

放在五百年後妖魔鬼怪橫行的社會裡,這種穿着或許會被人們當成潮流,不過在大明朝嘛,人們向來是先敬衣衫後敬人的。

走過宣府城郊的村村寨寨,從沒出過村的狗蛋這回看了個痛快。劉家村附近宣府轄區的地理環境,也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了起來:

原來宣府作為明初九邊重鎮之一,往北即是燕山余脈和長城。劉家村還在宣鎮縣城三衛以北,剛好在山麓河流的沖積平原上。一條甯川水自北向南,橫穿山南幾十個村寨,一路上,狗蛋遠遠可見蘆花蕩漾,水車吱呀,漁歌不絕。抬頭北望,高聳的燕山橫亘在無垠的大地上,調頭南望,巍峨的雄城遠遠矗立,讓人心生敬畏。有詩云:

甯水南流雁北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