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錄:我縱游天下看活史書》[三國風雲錄:我縱游天下看活史書] - 第6章(2)

此馬還給了皇叔。」

「後來,伊籍和皇叔說了,劉表將的盧歸還的真正原因,皇叔當時表示說『馬豈能妨主』,於是便帶着的盧走了。」

「再後來,你猜怎麼著,這事就被元直得知了,他哈哈一笑,說道『吾已得辨識真龍之法也』。那一日徐庶與襄陽城內偶遇了劉皇叔,不久後,劉皇叔便傳出了『白馬躍檀溪』的傳聞,後於水鏡先生處,元直便投效了劉皇叔。先生,你可看出其中緣由了嗎?」

張謙以前看《三國演義》,總有一處不解,那就是同為荊襄名士,諸葛亮要劉備三顧茅廬才能請出來,龐統也是化名接近劉備,最後被張飛識別出,劉備低身懇求才留下來的,偏偏這徐庶不僅自己送上門,還要水鏡先生代為引薦,才能加入劉備。

這逼格,比之卧龍鳳雛,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就好像後世同為一個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別人都是董事長親自上門談工作,你還要拿着簡介和學校的推薦信去面試,顯得好像差了一截似的。

現在聽石韜說來,這徐庶選擇劉備前,也是對劉備再三考驗的。

同樣面對「的盧妨主」的讖語,劉表選擇了相信,足以見得劉表表面和善,心中卻無仁義可言,況且,他沒有將的盧棄之不顧,反而要回贈劉備,實在不是君子之道。而劉備,不僅沒有將妨主之馬轉嫁他人,反而騎乘如故,此可謂君子坦蕩蕩耳。

如果再不好理解,我們不妨把的盧換成一個人,這個人有治民輔國之才,卻有小人進諫君上說「此人面目可憎,他日必會弒君」,那麼君王會如何看待呢?一種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從此不用此人;另一種是親賢臣,遠小人,能夠正確的對待每一個人的才能。這就是昏君和明君的區別了。

所以徐庶於襄陽攔住劉備說的盧妨主,和張謙數日前要劉備殺了徐庶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測試劉備有無仁義之風,明君之相。

這也就是徐庶所謂的「辨別真龍之術」。

「怪不得先前我對徐先生說,我在等一個答案,徐先生很快就明白了我的心意。」想通了這些,張謙對着石韜一笑。

「昔日馬援答光武帝曰『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前日元直別皇叔一去三回頭,韜乃知,此真所謂君臣一體也。」石韜感嘆道,說完又看了看張謙,幸好有人為徐庶解決了徐母之憂。

「廣元所言有理。」張謙點點頭,劉備先後通過了徐庶和自己的考驗,自己選擇蜀漢陣營,再無一絲顧慮。

隨即,張謙快馬揚鞭,一路奔馳。

而奔馳的過程中,張謙又思考起了一件事,這「躍馬檀溪」真的是的盧馬爭氣了一次還是當時沒有那麼危險,劉備故意傳出去的呢?

前者說明老天爺都不捨得看仁義君子落難於此;

而後者,說明劉備早已看穿了「的盧妨主」的謊言。

無論哪一種,張謙都覺得劉備已經值得自己付出,甚至張謙更希望是後一種,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因為他們天真無邪,而是即使他們已經目睹了太多的黑暗與渾濁,仍舊心向光明,矢志不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