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 - 第2章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這是晚於大業八年一百多年後的詩聖杜甫創作的詩《兵車行》,反映的是唐玄宗對西南少數民族用兵,大軍從長安出發時,士卒的家人攔道相送、生離死別的情景。只需把詩中的「咸陽橋」改為「薊門橋」,這首詩就能準確地描寫大業八年隋朝大軍東征高句麗、從琢郡出發時的情景……

涿郡郡城東面的大路兩旁,人排成了兩堵牆,全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都是前來為出征的兒子、丈夫、父親送行的。所有的人都是同樣的動作——踮起腳尖,伸長脖子,衝著西邊張望。

「都這個時辰了,怎麼還沒來呀?」一位老太太抬頭看着已上三先竿的日頭,焦急地問身邊的人。

沒人回答她,所有的人都想問這個問題,沒有一個人知道答案,所有的人都跟這位老太太一樣,急切地盼望着見到自己的親人。

「來啦,來啦……」有位高個子老人大叫起來,叫聲中充滿了興奮,還有一些悲涼。終於能見到親人了,心情興奮非常自然,然而這一次見面可能意味着永訣,又怎能不令人悲傷呢。

士卒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過來,前面是騎兵,後面是步卒,旗幡招展,盔甲鮮明,可謂軍容盛大。但是送行的人沒有一個關注這些,他們每個人都睜大雙眼,仔細盯着士兵和民夫的臉辨認,試圖在隊伍中找到自己的親人。

人太多了,哪裡看得過來,不知道是誰帶了個頭,呼喊起自己親人的名字,旁邊的人立刻跟着喊起來,呼喊聲像風一樣迅速傳播開來。

「棟兒、梁兒,你們在哪兒呀?」

「棟兒、梁兒,爹娘來送你們,你們看見了嗎?」

「……」

一對四十多歲的男女喊得尤為響亮。男人名叫劉老全,家住涿郡郡城西南桑乾水岸邊的劉家村,世代以務農為生,女人是他的老婆王氏。王氏身邊站着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媳婦,是劉家剛過門三個月的兒媳婦張彩鳳。劉老全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劉家棟,老二叫劉家梁,二人一個月前被官兵抓了差,劉老全夫妻婆媳三人跑了三十多里路來給親人送行。可能是因為新婚害羞,張彩鳳一聲不吭,只是睜大眼睛在隊伍中往複掃視。

有人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親人,不顧一切地衝到隊伍中,跟自己的親人抱頭痛哭,隊伍開始變得混亂起來。帶隊的官長大聲吆喝着,勒令送行的人退迴路邊,可是沒人聽他的話,越來越多的人衝進隊伍中,隊伍被迫停下來。有道是法不責眾,面對這種局面,官長也無可奈何,只好退而求其次,允許士卒民夫跟親人話別,但是不能停下來。於是,隊伍又開始前進,送行之人跟着隊伍一起走,邊走邊對出征的親人千叮嚀萬囑咐。

「娘,他們來啦!」張彩鳳突然興奮地大叫一聲,抬着胳膊指着西邊。

劉老全和王氏雙雙踮起已經疲憊不堪的腳、伸開已經酸麻的脖子,向西邊張望。

「他們在哪兒呢,我怎麼沒看見?」劉老全問。

王氏也沒看見兒子,嘆口氣對張彩鳳說:「孩兒呀,你是看花了眼吧?」

「沒有、沒有,我眼沒花,就是他們,你們看呀,就在那裡,那個拉車的就是家梁沒錯,推車的肯定就是他。」張彩鳳的口氣非常堅定。

到底年輕人眼神兒好,張彩鳳果然沒看錯,她的丈夫劉家棟和小叔子劉家梁確實走在隊伍中,劉家棟推着獨輪車,劉家梁在前面拉。

過了一會兒,距離接近了,劉老全認出了二兒子,興奮地叫道:「是家梁,沒錯,真的是他!」

王氏還沒看清楚,但兒媳婦和老伴都說是,她自然相信,拉着張彩鳳就往西迎,想早一點跟兒子相見。很多人都在跟着隊伍往東走,形成一股強大的人流,婆媳二人剛一走出人牆,就被人流裹挾着往後退,王氏大聲喊叫,讓別人避讓,卻沒有一個人聽她的。

劉老全伸手把二人從人流里拉回人牆,安慰道:「根本就過不去,就在這裡等吧。已經等了好幾天了,不差這麼一會兒的功夫。」

王氏無奈,只好在路邊等着,仍舊不甘心地大喊:「棟兒、梁兒,娘在這裡……」張彩鳳不好意思叫丈夫的名字,就衝著西邊使勁揮手。

劉家棟、劉家梁兄弟倆終於聽到了父母的喊聲,加快步伐走過來,王氏忍不住衝上前,抓住在前面拉車的劉家梁,哽咽着說不出話來。劉老全越過老伴兒,抓住大兒子劉家棟的胳膊,上下打量個不停。張彩鳳站在劉老全後面,想上前跟丈夫說話,又抹不開臉,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