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了老爹後,我親自一統大宋!》[踹了老爹後,我親自一統大宋!] - 第4章(2)

、馮澥、唐恪、耿南仲五人真是該死,就這一支軍隊冒死入城勤王,還剋扣糧草。」趙諶心中殺機閃現,同時也明白了那營指揮使為何對他們態度如此淡漠了。

畢竟人家千里迢迢跑來救你,不說與金兵打仗有多危險,這一路上死了多少戰友兄弟,結果進了城之後,不賞賜也就算了,主將還差點被治罪不說,連正常供應的糧草都剋扣,至於軍餉不用去查就知道肯定沒發過。

這種情況下,勤王軍將士們能有好臉色才怪呢!

這樣想着,趙諶揮手叫來一名大內侍衛,低聲吩咐了幾句,那大內侍衛上前,對那營指揮使抱拳道:「大內總管鄭公公要見張將軍。」

那營指揮使淡淡看了一眼被百名侍衛簇擁着的馬車,抱拳道:「請稍等,我這就派人去稟報我家將軍。」

沒過多久,一名三十來歲、身形高大、身穿青色鎧甲的年輕大將帶着幾名親兵,從大營內大步走出,趙諶立刻讓鄭立果下了馬車,迎了上去。

「末將南都總管麾下軍都指揮使張伯奮見過鄭總管,家父在營中備下了茶水,命末將來迎公公。」年輕大將率先對鄭立果行禮。

趙諶輕輕揭開馬車窗帘,暗自打量張叔夜的長子,發現此子目光犀利,神色漠然,隱隱一股英武之氣撲面而來,一看就是久經沙場的宿將。

「少將軍客氣了,咱家是奉皇后和太子之命給張將軍送來一些犒軍之物和賞賜。」鄭立果按照之前趙諶的吩咐,一邊回禮,一邊有意拉近與張伯奮的距離,以只有兩人能夠聽得到的聲音低聲道:「少將軍,馬車內是太子殿下,有秘事要與張老將軍相商。」

張伯奮心中微微吃驚,但面上卻不露聲色,看了一眼馬車,然後對身後一名隨從低聲吩咐了幾句,那隨從立刻轉身飛快向大營深處跑去。

註:蔡京,早年在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左右逢源,一路扶搖直上,後來用書畫得到了昏君宋徽宗的賞識,一步一步爬到了宰相的位置,之後就變得貪得無厭,瘋狂斂財。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又迫害忠良,反過來提拔童貫、楊戩等奸臣為樞密使、節度使,大興花石綱來壓榨百姓。後來金軍南下,宋徽宗禪讓給了宋欽宗,宋欽宗對蔡京沒有好感,把他全家流放到了海南,走到半路就死了。

童貫,身為一個太監,卻獲得了宋朝最高的武官樞密使,手握兵權二十多年,權傾一時,他極盡邪惡,招致禍亂,不知練兵強國,導致天下遭殃。尤其是當宋金結成海上之盟,夾擊遼國之後,童貫率領二十萬大軍被遼國殘軍打的大敗,暴露了大宋的外強中乾,更做出了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讓金國從此有了覬覦南下的心思。不久,金軍南下,童貫隨宋徽宗南逃,宋欽宗當上皇帝之後,為平民怨朝怒,先貶了童貫的官,然後又派御史追斬了童貫,把他的頭帶回去示眾。

楊戩,這同樣是一個權宦太監,宋徽宗即位後,非常寵信楊戩,任命他為彰化軍節度使,最後一路升遷到太傅。楊戩在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在荒山退灘、河水淤積之處,增收租賦,水旱之災害也不進行蠲免,當地百姓深受其害。但楊戩死得很早,宋徽宗追贈其為太師、吳國公。靖康初年,宋欽宗即位,就開始清算楊戩,下詔追奪對楊戩所贈的官。

高俅,原本是蘇東坡的秘書,所以能寫一手好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功底,又因為擅長蹴鞠成為宋徽宗寵信的大臣,讓他管理禁軍,從此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等到金兵南下時,禁軍一鬨而散,完全沒有發揮出戰鬥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