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妹後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寵妹後一家人都成了大佬] - 第1章

此時,小糰子被大哥哥蔣禹江抱着,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看過去。旁邊還圍着其他六個準備隨時替補抱妹妹的小子。再後面是立春和穀雨,和兩個新買的小廝,妥妥的團寵無凝了。這年集,街上人多的要命。若不讓人抱着,她一個不到人攤位高的小豆丁,就只能看滿大街的腳了。十四歲的少年,身姿已有幾分挺拔。此刻穩穩的抱着妹妹,看着妹妹嗷嗚嗷嗚的跟攤主殺價,唇角的笑怎麼也壓不下去。蔣禹清看中了一套七個,做工頂美的猴子撈月的套娃。想買回去,等李得順回京的時候,托他送給小哥哥當新年禮物。因為???李得順來的時候,給了她一個小盒子,說是小哥哥送給她的。裡頭裝着一枚刻着她名字的黃金鸞鳥圖案的小印,兩對十分漂亮的蛟紗珠花,並一些其他的玉石小把件。家住京城,而且是她認得的小哥哥,那便只有半年前離開青州的景衍小哥哥了。沒想到那個漂亮嚴肅的有些過分的小正太還記得他,大老遠的讓人給她捎了東西。這份情誼,她自然不能裝作不知道。這套娃娃就當回禮好了。就是不知道,他竟然還認識李得順!東西是好看,一問價,三百個大錢,着實有些貴。她伸出兩隻嫩央央蔥白一樣的小指頭,比了個二字:「不,貴了,二百錢。」攤主是個年輕小夥子,一瞅就樂了道:「嘿,你這小丫頭這麼小就會殺價了,有前途。不過,二百錢這價我可出不了,賠本了。你看這東西,這做工,最低二百九十文。」就便宜了十個錢,這是欺負她年紀小么。雖說這做工確實不錯,若是瓷的確實值這個價,可惜是陶的。別說兩百文,就是一百五十文他都有的賺。要價這麼高,無非是看她年紀小,把她當冤大頭了。想她上輩子,總院後頭夜市街「攔腰斬」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是時候讓這攤主見識一下人間險惡了。雖然小舌頭會說的話不多,這多少有些吃虧,不管怎樣先幹了再說。「不,二百。」「這太少了,我看你長得可愛,就再給你讓利十文,二百八十文好了。」「二百。」「二百七十文!」「百九。」「二百六十文。」「百八」「……哎,我說你這價怎麼還越還越少了呢?行行行行,二百文賠本給你了。」「不,百八。」小糰子堅持。「成,一百八,就一百八。拿走吧!」再讓她講下去就真的要賠本了。攤主把套娃套好,遞給了蔣禹清。糰子開心的接過,小心的放進隨身的布包里。自裡頭拿出個綉着胖錦鯉的小荷包,掏了一塊碎銀子交給攤主。攤主用戥子一稱,找回她七十二個大錢。境主大人財大氣粗,嫌銅板太重不好拿。剛好旁邊走過一個賣糖葫蘆的,大手一揮將人家的糖葫蘆給包圓了,三文一串的糖葫蘆,共六十七串,花了二百文。賣糖葫的小哥兒笑的大牙花子都露出來了,把插葫蘆的草把子也一併送給給了她。於是乎,蔣家的孩子們每人拿了一串糖葫蘆,包括後頭跟着立春穀雨和小廝們都有份。已經十三歲的蔣禹河最是好動。他飯量又大,力氣也大,連個子都比他哥哥蔣禹江高出半個頭。此刻,他眼明手快的搶先一步扛起了糖葫蘆棒子,可把其餘的哥哥弟弟們羨慕壞了。試問有哪個孩子的童年,沒有一個扛着一棒子糖葫蘆滿村亂竄,甜蜜又偉大夢想呢?扛着糖葫蘆棒子的蔣禹河,瞬間覺得自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崽,氣場一丈八。雄糾糾氣昂昂的走在一眾兄弟和妹妹的前頭,跟戰場上得勝歸來的將軍似的,牛氣壞了。這麼一大幫子漂亮姑娘和少年郎們走在大街上,每人拿一根糖葫蘆吃着,着實吸睛極了。街上的小孩們看到,紛紛吵着要家裡人買。家長們被吵得沒有辦法只好上前問蔣禹河糖葫怎麼賣?蔣禹河本想說不賣,卻先一步被堂弟蔣禹湖捂了嘴:「賣的,四文一錢一串!」那家長一愣:「怎麼這麼貴,平日里可只要三文一串。」蔣禹湖笑眯眯道:「叔,您也說那是平日里嘍。現在可是年根兒了,糖啊什麼材料都漲價得歷害,我們也是沒辦法。」那家長一想也是這麼個道理,於是爽快的掏出八文錢給兩個兒子一人買了一串。這一發便不可收拾,圍上來買糖葫蘆的人是越來越多,不一會一把子糖葫蘆便只剩了根光杆子。蔣家兄妹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約而同找了個角落,掏出袋裡的銅錢一數,二百二十四文。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賺了二十四文,還白吃了十一根糖葫蘆。蔣家的孩子們都驚呆了,頭一回他們知道,錢還可以這麼賺的。看到又重新回到手裡的二百多個大錢,蔣禹清頗有些哭笑不得。不過,經此一遭,她算是看出來了。這個平素不顯山不露水的三哥蔣禹湖,是個經商的天才。如果他願意,往後或可往從商的方向培養。想到這,蔣禹清高興對蔣禹湖豎了個高高的大拇指,大聲道:「三哥哥,棒棒!」說著又從裝錢的小荷包里掏出多賺的那二十四枚銅錢放進他的手裡甜甜道:「哥哥的!」蔣禹湖得了妹妹的誇讚,還得了妹妹獎勵的二十四個大錢,着實高興壞了,嘴角翹得高高的,一路就沒放下過。也就是這二十四枚銅錢,開啟了蔣禹湖大夏首富的傳奇之路,後來更是成了他這一支的傳家寶。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雖有丫鬟小廝們跟着,可孩子們這邊的事,家裡的長輩還是時刻關注着的。剛才發生的事情,自然也是瞧見了了。朱氏眼睛亮亮的問丈夫:「以後老三要是不想讀書了,讓他去學做買賣怎麼樣?」蔣文喜道:「我無所謂,只要孩子自己喜歡。」蔣文淵道:「我看行。小三兒讀書的天份一般,但勝在腦瓜子靈活,知變通,是塊經商的好料子。往後家裡肯定是要發展些別的產業的,好好培養,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業。」聽到小叔子對兒子的肯定,朱氏的眼睛更亮了。臘月二十九,過小年。殺年豬殺雞殺鴨,蒸米粉肉。這天蔣家一共殺了三頭肥豬,五隻羊。雞、鴨、鵝、肥魚若干。因為這屋裡住着一百多號人,初一又不能動刀,只能提前處理好。新鮮的豬肉放上檳榔芋,用調料腌好拌均,之後裹上荷葉開始上鍋蒸。五層高的大籠屜,從二十九日下午一直燒到第二天早上才媳火。蒸好的米粉肉,裝了六個半個高的大蘿筐,香得人直流口水。剩下的肉類、雞魚等,也都處理乾淨抹上鹽,用干荷葉裹了放在後院的大缸里。這會天冷,放個兩三天是一點問題沒有。當天晚上,府城傳來消息。零州府通往京城的官道修通了。李得順知道後,決定過了年初三就起程回京。終於到了年三十這天。南方的年夜飯吃的早。從下午未末(下午三點左右)開始,村中就陸陸續續的響起了爆竹聲。蔣家的年夜飯是申時開始的。大廳里一氣兒排開十張桌子,不分主僕均是一樣的菜色,中間僅用屏風隔開。輪守紅薯倉庫的十位羽林衛,因為職責所在不便離開倉庫太久,蔣家便乾脆在紅薯倉里劈出一塊空地,下頭放上炭盆,擺上席面。這樣即不誤事,又能好好的吃頓年夜飯。不僅如此,蔣家還讓人按照北方過年的習俗,包了韭菜肉餡的餃子。樣子雖然一般卻是受到了所有來賓的歡迎,不為別的,單就蔣家待人的這份心意,就夠他們珍惜一輩子。吃完晚飯,大家擺了瓜子水果茶點糕餅開始守歲。干坐着未免有些無聊,蔣文淵就讓人把許久之前做的一隻木頭壺瓶和杆子搬出來,給大家玩投壺的遊戲。都是年輕人,最好動的時候,立馬興奮了,紛紛參與進來。一時間大廳里熱鬧非凡。李得順也來了興緻,甚至許了五十兩銀子的彩頭。這彩頭,就像是一滴水滴進了滾開的油鍋里,喧鬧聲差點掀翻屋頂。蔣家的男孩子們都是第一次參與這種遊戲,興緻十分高昂。從前只聽先生說過,高門大戶里流行這種遊戲,可那會兒家裡窮的連飯都不吃飽,又怎會把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放在心上。沒曾想,如今也能在自己家裡體驗一回。蔣禹清從前只在電視劇里看過,今天也是第一次體驗,覺得很有些意趣。奈何她人小,力氣也小,試了兩次都沒能投進去後,就放棄了。專心的給哥哥們當啦啦隊,加油助威。最終,五十兩銀子的彩頭,被護衛隊一個小頭目收入囊中。投壺的遊戲結束後,小廝們搬來了焰火。放焰火這種事情,總是孩子們的最愛。雖然遠比不上她前世見過的那些煙花好看,但是樂呵啊。又因為人多熱鬧,蔣家的孩子們抱括蔣禹清在內,都成功的堅守到了子時。子時一過,就是新年。先是家裡的下人們向主家磕頭拜年,照例,蔣老頭和老胡氏給每人都發了一個大大的紅包。每個紅包里五百文錢。其次是家裡的孩子們給長輩們拜年,包括李得順在內,每人都給了孩子們紅包。這其中,蔣禹清的紅包是最大的。再次,是客居在此的農官們、京里來的護衛儀仗們與蔣家相互拜年。就由蔣老頭和老胡氏以長者的身份,每???人派了一個一兩銀子的利是紅包,祝願新年吉祥順利。派完紅包後,大家就都回去休息了。次日初一,村裡的父老鄉親相互串門拜年。第一波來的是

猜你喜歡